江湖秦淮老旧棚户区,焕发新貌又留住乡愁

   日期:2020-07-15     来源:扬子晚报    浏览:257    


老旧棚户区,焕发新貌又留住乡愁

建设方与居民共同参与的私家院落改造。

  秦淮区大油坊巷小西湖片区,是南京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。然而,历经岁月洗礼,小西湖片区成为老旧棚户区。2017年起,小西湖片区改造工程启动,“小规模、渐进式”实施保护,留住记忆、改善民生、增强活力、延续风貌,居民们向往的小康生活正在实现。

  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 徐昇

  探索新模式,与原住民“共生”

  堆草巷31号住户陈鸿荣今年70岁,在这里住了几十年。一个不大的院落,有三户人家,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左右。“我家还算好的,屋檐下有个小厨房。邻居家则在过道两侧搭台子当厨房,雨天要在院子里打着伞烧饭。”陈鸿荣告诉记者,因为老房子年久失修、住房狭小,让大家很苦恼。

  据介绍,小西湖片区位于秦淮区老城南东部,串接夫子庙与门东历史街区,形成了门东地区中轴线。街巷宽窄不定,无规则延伸自然形成的街巷肌理,串联了两侧风貌建筑,形成了毗邻关系复杂的江南民居式院落。

  “2015年谋划小西湖片区改造时,我们探索了一种新模式。”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董事长范宁介绍,过去,老门东在改造中虽然保留文保、历史建筑、古树古井和街巷,但采取的是先搬迁后改造的方式,造成大量原居民未能回迁。而这次的改造不再像以往“自上而下”——保留要保护的,拆掉其他建筑,搬走原有居民,而是采用逆向思维、自下而上的更新思路。政府与高校设计专家和志愿者团队合作,走进居民家共商量,最终确定了“自我更新、有机更新、持续更新”的保护新路径。

  “政府给我们修了独立的厨房、卫生间,专家教授帮我家设计改造图纸,还增加了阁楼。”陈鸿荣说,由于他和邻居因个人原因不能搬离,院落无法腾空开发利用,于是改造中设计了“共生院落”,建设方帮助居民改善居住条件,并与居民订立院子公约——共同维护公共空间秩序环境。未来,老陈和邻居的院子将引入办公和文创等业态。

  实现老城保护和改善共融共促

  马道街29号则被改造成一座临街的咖啡屋。咖啡屋坐落在车水马龙的路边,闹中取静。94岁的童奶奶是产权人,60多年前,她在这里建成了房子,养育了4个儿女。“最初上门谈搬迁时,老人家一口回绝了,不愿意离开。那么,租给我们可不可以?我们帮你改造,让房子增值。”范宁说,经过数月的沟通,最终与老人签下了长期租约。房屋结构没有变,外墙青砖也得以保留,而且很多细节都做到位了,老房子又焕然一新,让老人很满意。

  到2020年底,小西湖片区改造将初显成效,实现老城保护和改善民生共融共促,通过共商、共建、共享,未来小西湖片区将成为具有原汁原味,看得见发展、留得住乡愁的老城南和谐片区。

 
 
更多>同类资讯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
网站首页  | 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 | 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 | 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 | 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会员等级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违规举报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电话:0579-81319699

    邮箱:xiaodongxiaoxi01@163.com

    微信:xiaodongxiaoxi0001

  •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

  • 小东小西直供平台订阅号

  • 小东小西优选小程序